视环会—环保行业线上展会
当前位置:重工机械网>新闻首页>热点关注

大地回春,工程机械全力复工笃定前行

2020-03-03 13:06:37高空工程机械阅读量:1280 我要评论


导读:随着各地疫情防控与复工生产两手抓,多措并举,生产在恢复,信心在增长,企业对全年发展情况相对乐观。

  【重工机械网 热点关注】在抗“疫”攻坚战中,工程机械与时间赛跑,创造了令人惊叹的“中国速度”。工程机械不仅是疫情灾情中硬朗坚毅的“逆行者”,还是重大工程等经济建设的“主力军”。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,各大工程机械企业逐步复工复产。与此同时,bauma CHINA 2020也已全面复工,展商报名工作有序进行中,11月24-27日这场万众瞩目的工程机械行业盛宴将与您如期相会。
 
  开足马力 各大企业渐次复工稳发展
 
  当前疫情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,上游供应链受阻,工程延迟,下游客户短期经营压力增加,但随着各地疫情防控与复工生产两手抓,多措并举,生产在恢复,信心在增长,企业对全年发展情况相对乐观。
 
  徐工集团
 
  截至2月22日,徐工集团下属各分子企业及合资公司等20余家企业均已通过验收批复,复工率达到90.30%,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“同盟军”复工复产,主要供应商开工率90%。在徐工智能生产车间,很多工作正在由机器和繁复的控制系统,自动地完成。徐工集团的中东、非洲、中亚等订单持续旺盛,国内重点工程所需的,比如220吨以上的大吨位起重机也在开足马力生产。
 
  三一集团
 
  目前,三一集团国内17个生产园区均已复工,多个“灯塔工厂”试运行,将开始生产主要零配件,产能提档升级;海内外订单火爆依旧,近10亿订单装车发货,赢得开门头彩;16,000余名员工重回工作岗位,整体复工率超70%,大家干劲足、产出高。18号厂房内,近100台智能机器人有序运行,发往美国和印尼的订单正在加快生产,仅2月份就交付了220台的订单。
 
  中联重科
 
  截至目前,中联重科国内所有园区都已分步复工。人员复工率已超过70%,公司产能已恢复至60%—80%。各条生产线实现有序运营,确保了产出稳定、产量逐步提升,同时开启“线上服务”和“网上产品推介会”并取得新成绩。此外,中联重科重点打造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也已恢复建设,智能制造新高地正在有序推进。中联重科在有序复工的同时,也带动了产业链的加快复苏,其供应商中已复工企业超过80%。
 
  山河智能
 
  “我们马上进入行业销售旺季,这时正是生产旺季,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我们很快办好了复工手续。”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介绍,“目前虽然受疫情影响,但2020年山河智能营收破100亿元的计划不变。”2月13日上午,19辆满载山河智能各类工程装备的运输车依次列队,驶出山河智能厂区大门,发往国内广东、陕西等省,以及以色列、印度、菲律宾、泰国、柬埔寨等地。
 
  相时而动 工程机械行业或迎来新机遇
 
  疫情当前,“要变压力为动力,善于化危为机”,要将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力充分释放出来。*看,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稳定的,疫情过后开展的恢复性建设与投资,可能为机械行业释放出潜在的市场,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。对工程机械而言,要把握复工后重大工程、基建项目的机会,同时强化自身智能化建设、供应链能力及线上营销推广。
 
  ● 加快推动各项重大工程及民生建设
 
 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,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标“十三五”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,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,包括科学扎实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建设,加快推进长江沿江高铁、中西部铁路建设等多项内容。同时,这次疫情集中暴露出我国在民生领域,比如公共卫生方面的巨大缺口,在这方面的基建投资或进一步增加。
 
  ● 智能化、数字化优势突显
 
  本次疫情将*推动工业企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、无人化发展。智能化生产线解放了很多人力,特别是解决了熟练工人紧缺问题,生产效率倍增。未来对智能设备的投入、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工作已不可少。此外,线上营销也在工程机械企业中流行起来,这种新兴互动渠道,对企业加*推广力度、保持用户粘性、加快市场出击速度方面产生积极影响。
 
  ● 打造强有力供应链体系
 
  此次疫情过后,无论是企业还是上游供应商,都会更加关注自身供应链的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更审慎地思考本地化配套的重要性,为生产与发展提前做好应急储备,从供应商到库存到用户做到物畅其流,科学掌控上下游产业链,促进未来的产业布局更为合理。
 
  原标题:大地回春,工程机械全力复工笃定前行
版权与免责声明: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重工机械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重工机械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2.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重工机械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全部评论

昵称 验证码

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(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)
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

相关新闻
推荐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