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环会—环保行业线上展会
当前位置:重工机械网>新闻首页>热点关注

六月无人机迎来巡检高峰,应用深化还需做到这四点

2020-06-03 09:10:48智能制造网阅读量:883 我要评论


导读:近年来,随着飞控、导航、通信以及材料等技术的不断突破,无人机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,消费级和工业级大门的开启,推动了无人机应用的持续拓展与深化。

  【重工机械网 热点关注】近年来,随着飞控、导航、通信以及材料等技术的不断突破,无人机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,消费级和工业级大门的开启,推动了无人机应用的持续拓展与深化。截至目前,无人机已经成为农业植保、电力巡检、影视航拍等诸多领域应用的常客。
 
  而在众多应用中,无人机的巡检应用毫无疑问不容忽视。因为据相关数据预测,2020年国内仅电力巡检无人机市场就有望达到百亿规模。在此背景下,伴随着新基建下5G、AI等配套技术的商用推动,未来巡检无人机的潜力或将进一步释放。
 
  进入六月,无人机巡检应用增多
 
  说到无人机巡检,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。一直以来,不管是电力、油管还是城市、森林,巡检工作都主要由人力来承担。但由于一方面巡检范围过大、效率偏低、精度不足,另一方面人力成本过高且作业存在危险,人工巡检日益无法满足需求。
 
  在此背景下,无人机巡检应运而生。凭借其应用灵活、操作简单、适应性强、价格低廉的优点,再结合其作业范围广、效果高、精度准的显著能力,无人机成为了替代人工方式进行巡检的利器。通过无人机换人,我国巡检迈入到无人化新时代。
 
  而每年的夏季,无疑是无人机巡检应用的高峰期。伴随着高温天、台风季以及汛期的逐渐来临,无人机在森林防火、河道防汛等应急抢险巡检方面展现出突出价值。与此同时,在日常的电力、油管等领域,无人机也成为三伏天运维的主要依赖。
 
  据了解,目前浙江嘉兴已经在动用无人机积极开展内河道防汛巡检工作;同时江苏电网也在大规模上线无人机巡检项目;此外,福建、长沙、烟台、唐山等多个省市都在应用无人机开展防汛、防火、电力运维巡检工作,无人机巡检正广受重用。
 
  机器换人,无人机巡检优势明显
 
  那么,为什么无人机能成为巡检领域的标兵呢?
 
  这一方面与其自身特点和功能有关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能与多种技术和设备结合应用。
 
  相比于传统人工巡检方式,无人机具有携带便捷、使用灵活、机动性强、飞行速度快的特点,能够脱离地形、气候等因素影响,大范围覆盖巡检区域,甚至深入到人工不易到达或无法达到的地方进行巡检。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巡检效率、节约成本和时间,同时也保障了人员安全。
 
  而与各种技术和设备的集合,则进一步拓展了无人机的价值,让其从一个单纯的巡检设备变为集成平台。通过这个平台,人们既能够获取实时巡检数据和图像,又能够得到经过分析、处理后的可靠结果。这使得人们巡检情况的了解和后续应对拥有更加及时、全面的了解。
 
  基于此,无人机在巡检方面的作用与价值非常显著。不过当前,巡检无人机在各领域的落地仍处于探索和普及阶段,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差距。暂时,虽然有5G、AI等技术加持,市场发展态势也相当不错,但要想实现更进一步的深入发展,还需做出不少努力。
 
  更进一步,应用深化需突破四点
 
  具体该如何努力?
 
  在此,笔者认为巡检无人机释放潜力和应用空间的方向,主要有以下四点:
 
  其一是加快巡检无人机技术突破。技术是推动无人机落地的基础,现阶段不管是续航、起降还是载重、噪音等问题,都是巡检无人机需要突破的技术难关。因为只有在技术上升级成功,在应用体验上才能带来更好反馈、更多青睐。
 
  其二是完善无人机巡检管理规范。无人机作为新事物,相关法律标准尚不完善,这极易导致黑飞扰航、隐私窃取、坠机伤人等各种问题产生。在此背景下,巡检无人机的健康、有序、成熟应用,离不开相关法规和监管的增强。
 
  其三是培养专业无人机应用人才。无人机应用背后的关键是飞手,而目前,我国存在专业飞手数量和质量不足双重压力。基于此,无人机巡检想走向成熟商用,就必须加速专业飞手培养,完善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设施布局与建设。
 
  其四是加速其与前沿技术的融合。未来的无人机将是一个智能化的空中平台,各种技术集成将是趋势。现阶段,5G、AI等商用步伐正在不断加快,这无疑给无人机发展带来福音。在此情况下,加速无人机与各种技术的融合势在必行。
 
  原标题:六月无人机迎来巡检高峰,应用深化还需做到这四点
版权与免责声明: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重工机械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重工机械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2.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重工机械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全部评论

昵称 验证码

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(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)
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

相关新闻
推荐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