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环会—环保行业线上展会
当前位置:重工机械网>新闻首页>产品新闻

一年跨越百万公里的考验,只为让“红岩造”走的更远

2022-03-24 13:40:39第一工程机械网阅读量:874 我要评论


导读:作为三高测试团队的核心成员,在上汽红岩技术中心整车系统工程师张峻看来,每年的三高试验都是团队所有人的“大考”,考验的不仅是红岩产品能否经受住严苛环境的试炼,更是整个团队如何克服困难,保质保量完成标的任务。

  普通人也许永远无法想象,一辆重卡能去到什么地方:是穿山越岭的川藏国道,是高温炙烤下的戈壁,还是-40°C的漠河冰原......为了让“红岩造”重卡兼容用户想去的任何地方,有群“神秘人”选择每年来回穿梭于人迹罕至的远方,只为让产品历经各种极端条件下的“九九八十一难”。
 
  他们就是用严苛的“三高”测试,为上汽红岩品质把关的道路试验工程师们。
 
  花式“虐车”,挑战人与车的极限
 
  作为三高测试团队的核心成员,在上汽红岩技术中心整车系统工程师张峻看来,每年的三高试验都是团队所有人的“大考”,考验的不仅是红岩产品能否经受住严苛环境的试炼,更是整个团队如何克服困难,保质保量完成标的任务。
 
  从50℃的吐鲁番到-40℃的黑河,再到海拔5000米的昆仑山口,这些令人生畏的地理条件,却是红岩三高测试团队常年身处的工作环境。在各种极端的自然环境下,他们不仅要对整车传动、操控、制动等性能表现进行测定,在保障用户用车体验的电子电气系统、塑件耐久度,甚至于新能源重卡的电机启动、续航里程等方面的表现,都是红岩三高测试团队的必达使命。
 
  在漫长的三高测试旅途中,这只队伍经历过样车在-20°C的野外抛锚,维修技师躺在地上进行抢修的艰辛;也曾在新疆疫情来临之际,遇到过测试人员被封在车上,整整十个小时高温炙烤、没吃没喝的艰难。
 
  不过最让张峻紧张的,却是高原环境对人体、对产品性能极限的挑战。有一年,测试车正行驶在昆仑山至格尔木的繁忙国道上,2800多米的海拔高度差让驾驶员和试验技师同时出现了高原反应,幸好他们凭借多年的测试经验与车辆良好的制动性能,及时刹停了满载配重的样车,阻止了一场事故的发生。
 
  为了用户,严卡细节把好品质关
 
  有人也许会问,日常用车极少能遇到测试中的极端情况,这样费时费力、更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的三高测试还有意义吗?其实正如人体会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,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重卡车辆,在极端环境里也会“变懒”,而严格的“三高”试验,就是为了避免它们在用户手中时会出现“高反”、“中暑”或“失温”等现象,是在为用户的用车安全和舒心把关。
 
  “一起克服各种困难的队员们,就是战友一样的亲人。”张峻回想这几年的测试经历时说到,“我们每年有200多天都在外面,就是为了准确测试出样车的性能,让‘红岩造’值得所有用户的信赖!”
 
  自2018年加入红岩三高试验团队以来,顶着严酷环境下的种种困难,张峻和队员们已经将116样车送上了“三高”考场,将精准的测试结果反馈到上汽红岩产品的生产与研发上,由他们研发测试的产品获得了市场与用户认可的同时,整个团队不畏艰苦、勇创佳绩的表现,也获得了上汽红岩卓越团队奖。
 
  不上高山,不知艰险;不经磨砺,又怎见品质?即使每个研发与生产的细节无法让用户们亲眼所见,红岩三高测试团队的努力,却能让用户在亲身驾驶时,感受到上汽红岩对产品品质的精益求精。也许他们不为人知的艰辛,就是对匠心精神的一种生动诠释,用上汽红岩令人信赖的重卡产品,让中国制造走向更美好的未来。
 
  来源:上汽红岩
 
  (原标题:一年跨越百万公里的考验,只为让“红岩造”走的更远)
版权与免责声明: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重工机械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重工机械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2.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重工机械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全部评论

昵称 验证码

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。(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)
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与本站立场无关

相关新闻
推荐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