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环会
您现在的位置:重工机械网>技术首页>技术动态

20CrMnTi无缝钢管渗碳齿轮轴类零件工作条件的分析热处理工艺

2022
03-15

10:29:20

分享:
69
来源:山东长宇机械配件厂

通过对齿轮轴类零件工作条件的分析,提出工艺要求并选定材料为20CrMnTi。然后通过锻造.940±10℃正火.900~920℃渗碳+淬火以及180±10℃回火等一系列工艺,最终得到满足工艺要求的齿轮轴类零件。关键词:20CrMnTi   齿轮轴类零件   热处理前言:减速箱上的一些零件既要求表面有较高的硬度,保持高的耐磨性,又要求零件的心部有较高的韧性,以确保整个零件获得足够大的强度,因此该零件大多采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制造。齿轮轴类零件是减速箱结构中的重要零件,担负着传递动力`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任务。根据齿轮轴类零件工作的特点,应选用低碳合金钢或中碳钢等,齿轮轴类零件经过正火或调质,最后进行渗碳或化学热处理,既保证了齿轮轴区基体组织的综合力学性能,又增加了齿轮轴类零件的耐磨性`抗咬合性,提高了齿轮轴类零件的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,延长了齿轮轴类零件的使用寿命。一.齿轮轴类零件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减速箱中齿轮轴类零件,担负着传递动力`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任务。在速度变化和承受载荷时通常受到弯曲应力,摩擦应力,扭转应力等。与齿轮轴配合带动其它机件运动和向外输出动力(功率)。对于轴部分来说,传递动力过程中主要承受弯曲——扭转载荷和一定的冲击载荷的作用,要求有较高的静扭转强度和扭转疲劳寿命,良好的耐疲劳性能及冲击韧性。通常在齿轮轴和轴的交界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,在长期的运转和工作当中,在应力集中区易产生疲劳破坏,因此,弯曲和疲劳断裂是齿轮轴类零件的主要破坏形式。对于齿轮轴部分来说,其工作时通过齿面的接触来传递动力,其承受主要载荷作用在齿轮轴牙顶上,而齿根受到弯曲应力的作用,其周期性的变化应力使牙齿疲劳断裂或脆性折断,而齿面受到接触应力的作用,在压力过大而润滑又不充分时易发生粘着磨损,严重的会使齿面撕裂,因此受力状态十分复杂,必须经过化学热处理才能满足其工作要求。对要求表面硬度高,而心部具有良好韧性的工件,如齿轮轴,齿轮轴类零件,活塞销,以及其它轴类零件,一般采用低碳钢加工成型后对其进行渗碳处理。在工作过程中齿面的磨损最大,而且齿根承受变载后的冲击及周期性交变弯曲载荷,使用过程中有时出现脆性断裂或疲劳断裂,工作齿面受到较大的脉冲式接触压应力及摩擦应力作用,在传递动力的过程中既有滚动也有滑动,加上外来硬质点的磨损,因而会造成接触疲劳麻点急深层的快状剥落,另外在承载时受到变动的载荷扭矩和冲击作用,使齿端损坏。归纳起来有三种应力的作用,即弯曲应力,摩擦应力和接触应力。齿轮轴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断齿、磨损、疲劳断裂及齿面蚀坑等,一般具体表现如下。①齿轮轴齿面磨损。是指在咬合过程中,齿面上会产生很大的压强,使其表面发生了塑性变形而变得凸凹不平,金属之间发生接触和黏合,齿轮轴在滑动过程中,二者之间产生磨损,因此又产生了新的摩擦力,齿面磨损是齿轮轴面相互摩擦的结果。②弯曲疲劳断裂。是齿轮轴咬合在齿根部会受到最大振幅的脉动作用,或交变弯曲应力的作用,造成齿部的断裂。③齿面磨损断裂。齿轮轴在工作过程中,由于齿面上的接触应力超过了材料本身的疲劳极限强度,会产生接触疲劳断裂。④表面麻点剥落、浅层剥落和深层剥落等。综上所述,齿轮轴类零件应具有以下的力学性能:具有足够的强度,减少轴颈的翘曲变形,提高自抗震能力。表面有高的硬度`弯曲疲劳强度`扭转强度和耐磨性。良好的抗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,心部有最佳的强度和冲击韧性。从齿轮轴类零件的工作条件来看,在耐磨性`疲劳强度与心部强度`冲击韧性等方面配合要求比较高,在某种程度上高频淬火或调质很难满足使用要求,而渗碳钢经过渗碳`淬火和低温回火就能很好的保证工作的需要。因此,对齿轮轴类零件进行表面处理,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,同时耐腐蚀和疲劳强度明显提高。齿轮轴类零件渗碳的技术要求:表面含碳量为0·8%~1·05%,渗碳层厚度为0·9㎜~1·3㎜,渗碳淬火表面硬度不小于58~63HRC;低温回火表面硬度为58~64HRC,心部硬度为32~45HRC;变形量小和心部组织符合要求。
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37230772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重工机械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重工机械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重工机械网,/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QQ联系

咨询中心
客服帮您轻松解决~

联系电话

参展咨询0571-81020275会议咨询0571-81020275

建议反馈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