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环会
您现在的位置:重工机械网>技术首页>重点推荐

中国潜孔机械向市场迈进

2017
05-25

08:13:35

分享:
1546
来源:张家口市宣化英达潜孔机械厂

  三年一届的美国拉斯维加斯钻机/潜孔冲击器展(简称拉展”)311日在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落幕。为期5天的拉展吸引了110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家钻机/潜孔冲击器类企业参展,涉及制造、零配、服务等门类,其中不乏卡特彼勒、特雷克斯、小松等行业*。徐工、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、柳工、山推、国机重工等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企业也纷纷亮相,成为展会上一道靓丽风景。
  始于1909年的拉展是世界三大钻机/潜孔冲击器展之一。今年,中国共有110多家整机和零部件企业参展,为历年zui多。拉展主办方——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副总裁尼克·亚克西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,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展表示欢迎,并称赞中国造一次次带给世界惊喜。
  以匠心做大做强自主品牌
  占地25万平方米的拉展现场,来自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品牌的巨无霸们尤为显眼。在三一重工的展区,一台身材高大、明黄色的变形金刚概念挖掘机吸引了众人目光,其挖掘机特技表演更是展会上的亮点;徐工带来了300吨全路面汽车起重机等14台高质量产品,其技师还在现场操控一台XE35U小型无尾液压挖掘机完成了书法、投篮等表演;柳工则推出了本次展会上*一台垂直起降的装载机。
  记者在展会现场遇到英国《世界高速路》杂志的*编辑大卫·阿米纳斯,他说,中国制造不少已经达到*水平,甚至有些产品已经超越了卡特彼勒这样的行业*。
  近年来,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中国已成为世界钻机/潜孔冲击器的zui大制造基地,也是钻机/潜孔冲击器行业化程度zui高的国家。中国混凝土机械处于世界优势水平,移动起重机、挖掘机、装载机、压路机、塔式起重机等产量均居*,还创造了多项纪录。例如,2012年徐工研制出世界zui大的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,2015年三一重工在天津创造了621米的混凝土泵送高度世界纪录。
 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,坚持工匠精神是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企业走向性企业的必由之路,只有以锲而不舍、精益求精的匠心来打造我们的企业和产品,才可以真正进入中市场,与*企业竞争。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万春也认为,争当大企业,就必须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三一重工在海外投资设厂的主要目的之一,就是学习别人的*经验,做强自己
  谈及出海的意义,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认为,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企业走出去,参加世界*的展览会,就是让世界认识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,认识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企业、中国品牌。
  创新造开拓海外市场
  当前,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,深度推进化战略已然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。自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开始,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路上不断阔步前进,三一、徐工、潍柴、柳工等企业纷纷出手,通过并购迅速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,用zui短的时间实现战略布局。中联重科副总裁熊焰明告诉本报记者:我们在美国积极成立研发中心,就是为了学习*技术和经验,并利用好当地的人才和资源。
  同样意识到造重要性的山东山推钻机/潜孔冲击器为了符合欧美市场的需求,推出全液压型推土机,该产品可以与美国、日本等同类产品相媲美。该集团下属的进出口有限公司总朱志说,进入市场的意义是,一方面,这里是一个蓝海市场,对于企业而言可能利润空间更大;另一方面,借助市场的影响,会倒逼我们的产业升级。
  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山河智能装备集团打的是节能牌。该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清华指出,我们始终强调先导式创新的模式,有别于跟随式创新我们敢说,我们的挖掘机是世界上zui节能的挖掘机产品,至少节能20%以上。自去年开始,我们的产品逐渐占领市场。这也是我们对行业的差异化贡献。
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中国钻机/潜孔冲击器企业走出去前景十分广阔。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下的海外市场具有*体量,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需要更新换代,新兴市场国家的基础设施需要新建。可以预见未来10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总额将会超过7万亿美元,根据钻机/潜孔冲击器在施工项目中的成本占比,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钻机/潜孔冲击器企业带来近4000亿美元的市场预期。
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37230772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重工机械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重工机械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重工机械网,/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QQ联系

咨询中心
客服帮您轻松解决~

联系电话

参展咨询0571-81020275会议咨询0571-81020275

建议反馈

返回顶部